胸外心臟按壓:幅度、時間、頻率全面解析
胸外心臟按壓是一種緊急救援技能,廣泛應用于心跳驟停、突發(fā)心源性猝死等患者的救治。胸外心臟按壓需要掌握的技術點很多,其中包括幅度、時間、頻率等方面。幅度、時間、頻率是影響胸外心臟按壓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將從這4個方面來全面解析胸外心臟按壓技術的要點。
1、幅度的重要性及掌握方法
幅度是指按壓的深度,按壓的深度應該恰到好處,不能過度用力,也不能過度緩慢。不足的幅度無法將心臟按壓到位,從而影響復蘇效果,而過硬的按壓則容易造成胸骨骨折等意外損傷。因此,掌握合適的幅度尤為關鍵。幅度的掌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正確姿勢。救援者應該站在患者的頭側(cè),雙手握拳,然后將左手置于右手之上,筆直擺放在患者的心臟區(qū)域。
2)掌握用力的感覺。按壓時需要用到身體重量,要讓手臂垂直于地面,然后將重心轉(zhuǎn)移到手臂上。荷槍實彈的訓練能提高救援者的掌握用力的感覺。
3)注意按壓深度。幅度的合適程度常見規(guī)定是至少按壓5厘米,但不能超過6厘米,維持每分鐘單次按壓時間不得少于1秒、不得超過1.5秒。
2、時間的重要性及掌握方法
時間指單次按壓的持續(xù)時間,因此也稱為單次按壓時間。單次按壓時間重要性不亞于幅度,松懈或過度使用時間都會對復蘇效果產(chǎn)生重大影響。注意時間還要結(jié)合頻率一起考慮,兩者的配合關系對救治效果很有影響。具體的掌握方法包括:
1)合理安排救援者交替換位。胸外心臟按壓的時間一般建議控制在5到6秒之間,因此需要救援者進行交替按壓以保證效果的最大值。如果一個人時間過久,可影響他后續(xù)的按壓效果。
2)掌握脈沖位置。為將時間盡可能地利用起來,救援者需要掌握患者心臟的脈沖位置,以便更準確地掌握時間的長度和頻率。
3)借助計時工具。在實際救援中,可以借助計時工具,如急救表,按壓頻率計等,來掌握時間和頻率的掌握情況。
3、頻率的重要性及掌握方法
頻率是指單分鐘按壓的次數(shù),即每分鐘按壓次數(shù),它和單次按壓時間非常相似,同樣也是保護心臟、增強血流、達到復蘇的關鍵。頻率過低、過高都會對救援效果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救援者必須正確地掌握頻率的要求,在操作中適時調(diào)整。具體的掌握方法包括:
1)熟記每分鐘按壓次數(shù)。救援者應該熟記每分鐘按壓次數(shù)的要求,以免操作時出現(xiàn)頻率過低或過高的情況。
2)合理運用評估機構(gòu)。按照國際上的全身復蘇規(guī)范,可采用C-A-B的評估機構(gòu),依次為:循環(huán)、呼吸和病因。通過這一機構(gòu),救援者可以得出精準的頻率掌握要求,與患者情況相適應的按壓頻率才能起到最佳效果。另外,在實踐中,可通過觀察患者狀況來進行調(diào)整。
3)注意交替換位后,調(diào)整頻率。在交替換位后,需要重新調(diào)整頻率。因為換位后的救援者有可能因體型、力量等因素導致頻率的變化
4、常見干擾因素及對策
在實踐中,胸外心臟按壓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干擾因素,如動作不規(guī)范、脈搏位置困難等,從而影響救治效果。因此,需要注意常見的干擾因素,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常見的干擾因素和對策包括:
1)人員技術不純熟時:通過培訓、考核等措施加強技能訓練。
2)心肺復蘇機械的影響: 了解并掌握合適的方法使用。
3)肺胃脹氣困難:合理調(diào)整身體的體位,使患者處于最舒適的狀態(tài)。
4)胃內(nèi)容回流:口頭告知患者及產(chǎn)生嘔吐狀況的處理方法,通常是將頭部稍微向后仰,干擾物質(zhì)得以排出。
5)骨折:用折返力度及時制止,保證按壓幅度的正確性。
總之,胸外心臟按壓技術的要點包括:幅度、時間、頻率及常見干擾因素的預防控制。救援者需要熟練掌握技能,并不斷提高操作技術,從而更好地保護患者生命。
總結(jié):通過本文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胸外心臟按壓的技巧和掌握技巧對于救治效果的影響。在實踐操作中,救援者需要注意技術規(guī)范,正確掌握幅度、時間、頻率的配合關系,并及時采取對策,從而在緊急時刻保護患者的生命。